Canada/World News 全國/世界新聞
國會上議院表決通過針對外國干預的法案,目前有待總督簽署,正式成爲法例。有團體對此表示歡迎,認為可以讓本國的執法機構有權力,對外國涉預行為展開調查及起訴。
這項C-70的外國干預抗衡法,修訂加拿大安全情報服務法,容許加拿大安全情報局CSIS向政府之外的關鍵機構披露敏感資料,如大學及私人公司等,以增強應對外國干預的能力。法案還將要求國會每5年審查一次加拿大安全情報服務法案。
法案也設立新的外國影響力透明度登記處,要求某些個人向聯邦政府登記,包括尋求與政客或本國公眾,就政策制定、選舉或政治候選人提名進行溝通的外國國家,以協助防範外國干預活動。
未能登記的實體及個人,可能會面臨數百萬元的罰款及監禁,但外交官將獲豁免。該個登記處將由一名新的外國干預透明度委員負責管理。法案亦修訂《刑法》,制定針對重要基礎設施的新破壞罪行,同時釐清破壞罪行不適用於合法的倡導、抗議或異議情況下,無意造成的嚴重傷害。
而上議院昨晚審議期間,否決了一項確保無辜人士不會被錯誤逮捕的修正案,其後第三讀通過C-70號法案。
加拿大外國代理人註冊法聯盟創會成員之一的港加聯,會長黃冠能(Andy Wong)對C-70號法案通過表示歡迎。黃冠能說:「現在令皇家騎警或其他執法部門,有法例可以控告…之前的問題就是,例如有中共的警察局在加拿大。問題是政府很多人都這樣說:法律不是在我們一方(The law is not with us) ,沒有工具去正式提案,是很荒謬的,但擺明人家踩進你的國土中,竟然完全沒有工具去正式做檢控。」
另外就有民間團體呼籲用更多時間進行審議,指出法案在下議院提出不到七星期,倉卒行事可能會令條款隱含違反人權的情況。
聯邦公安部長勒布朗(Dominic LeBlanc)早前被問到能否趕及在2025年大選前落實這些措施,勒布朗當時說當局正致力與各反對黨合作,而該法案最終獲下議院一致通過。
粵語:黃棨謙 報道
-
2025-05-08 17:53 總理卡尼祝賀普雷沃斯特當選第267任教宗
2025-05-08 17:06 普雷沃斯特當選第267任教宗 歷來首位來自美國的教宗
2025-05-08 13:18 來自美國的樞機主教Robert Prevost當選新教宗 名號為良十四世
2025-05-08 12:11 梵蒂岡西斯汀教堂煙囪冒出白煙 意味有新教宗選出
2025-05-07 18:26 美國加州推優惠吸引加拿大人前去旅遊
2025-05-07 18:15 尹大衞、福特稱各省長一致讚揚卡尼應對特朗普表現克制
2025-05-07 15:23 首輪投票未能選出新教宗
2025-05-06 17:38 2025聯邦大選︱保守黨選出熙爾擔任下議院臨時官方反對黨領袖
2025-05-06 17:34 印度聲稱襲擊巴基斯坦恐怖份子設施
2025-05-06 17:07 卡尼指同特朗普會面具建設性
2025-05-06 16:53 漢堡王被指誤導消費者而面臨集體訴訟
2025-05-06 16:38 本國3月出口跌幅0.2%
2025-05-06 16:27 加元匯價升至近7個月高位
2025-05-06 14:35 卡尼到訪白宮晤特朗普
2025-05-06 12:42 聯邦保守黨今日會在渥太華召開黨團大會
-
2025-05-06 12:39 總理卡尼跟美國總統特朗普會面
2025-05-05 21:19 2025聯邦大選︱戴偉思獲選為新民主黨臨時黨領
2025-05-05 18:28 如取得足夠簽名 亞省省長承諾在2026舉行獨立公投
2025-05-05 18:23 加元兌美元匯率靠穩
2025-05-05 16:36 美國媒體股受關稅消息拖累
2025-05-03 11:48 2025聯邦大選︱三名21世界初出生年輕人當選國會議員
2025-05-03 10:35 2025聯邦大選︱安省一選區結果逆轉 自由黨重新取得169席
2025-05-03 10:20 2025聯邦大選︱民調顯示逾四分之三人認為錯誤資訊影響聯邦大選結果
2025-05-02 17:28 聯邦保守黨一名當選人宣佈辭任議席 讓黨魁博勵治可參與補選重返國會
2025-05-02 16:52 歐元區整體工廠活動仍處於收縮水平
2025-05-02 16:43 加拿大國鐵第一季度業績做好
2025-05-02 12:00 國王查理斯三世月底前來本國發表施政報告 卡尼特朗普下周華盛頓會談
2025-05-02 08:39 總理卡尼今早會概述新政府的優先事項他同時會回答記者的提問
2025-05-01 13:50 美國多間傳媒報道總統特朗普將會解除捲入通訊軟件Signal群組洩密風波的國家安全顧問華爾茲的職務若果屬實將會是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宮首位離職的高層官員
2025-05-01 09:26 總理辦公室說總理卡尼接到多位世界領導人的電話祝賀他贏得大選為自由黨帶來第4次執政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