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Topics 娛樂追蹤
Bathroom 廁所浴室除黴去濕 專家有妙法(上)
2022-09-20 (星期二)

天氣炎熱潮濕時,容易有黴菌產生,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尤其家中最潮濕的「浴廁」,清潔起來更是苦惱。電台網頁將一連兩天分享有效的浴室清掃與收納原則,教大家如何用最簡單的方式保持清爽乾淨,告別黴菌大本營!
When the weather is hot and humid, the chances of having mold in your bathroom is higher. To help you solve the problem, here are some cleaning and organizing tips from experts. Follow the steps and get rid of the mold in your bathroom!
Main point: 保持乾爽!
![]() ![]() 有實驗証明,使用過的毛巾放在浴室裡,可能比馬桶還髒!而毛巾潮濕的時間越長,霉菌、細菌和病毒的存活時間和活性就越長。 | ![]() ![]() 想保持浴室乾爽,洗手後應用乾淨的抹布把洗手盆附近的積水抹乾;而洗完澡不妨用這些專門用來洗潔玻璃的刮刀把水珠刮走。 |
1 濕毛巾勿掛浴室
使用過的毛巾不要掛在浴室裡,否則容易發霉,當毛巾摸起來感覺黏黏滑滑,表示已滋生大量細菌,如果長出黑色斑點,更代表已經發霉,應立刻丟棄。
2 使用浴室後以冷水沖洗牆壁並刮淨
洗完澡後濕度及溫度都較高,對霉菌是很好的生長環境。建議最後一個洗澡的人,用冷水沖洗浴室牆壁及地板降溫,再用刮刀把水刮淨。
![]() ![]() 浴室溫度高、濕度高,再加上灰塵和人體的皮脂污垢,就容易發霉,尤其天花板或牆縫等難以清潔的地方,更是霉菌和黴菌的溫床。如果你的浴室沒有窗戶可以通風,可考慮購買一部抽濕機,定時去除浴室內的濕氣。 | ![]() ![]() 沖水時,馬桶的氣流會帶動細菌飛出將近 1.6 公尺遠的地方,也就是說,人體排泄物所含的細菌,就會沾上附近的物件和周遭的環境,所以最好還是養成蓋上馬桶蓋才沖水的習慣。 |
3 除濕機抽濕
浴室使用完畢後,應打開抽風機來保持乾燥,如果沒有抽風機,建議每隔一至兩天使用除濕機。除濕時,記得把馬桶蓋蓋上,以免影響除濕效果。有人會用電風扇吹,但其實這只是把濕氣往其它地方吹,並沒有去濕效果。
Tips:也可在浴廁準備一條乾抺布,洗手或洗澡後順手將濕的地方擦乾,但記得這條抹布也要每天更換。
4 沖馬桶蓋蓋子
建議如廁後,應蓋上馬桶蓋再沖水,否則臭味及細菌會沾染在浴室的毛巾及牙刷上。此外,若遇停水,應先蓋起馬桶蓋,將水倒入水箱再沖水。
Tips:建議每天用酒精噴灑和擦拭馬桶蓋,以消毒殺菌。
![]() ![]() 早前有網文指出新冠期間很多家人交叉感染,源頭可能是大家的牙擦放在一起,讓病毒有機會散播。 | ![]() ![]() 經常被沾濕的肥皂,可以放在能瀝乾水份的肥皂架上,又或放入紗網袋中,吊起來方便使用。 |
5 避免用品長菌
• 牙刷架應有瀝水孔
建議刷完牙後,先把牙刷甩乾再放回牙刷架。牙刷架應有瀝水孔,底部勿積水,才能避免藏污納垢及發霉,家人的牙刷最好不要放在同一個杯子,分開放才不會因碰觸而傳染疾病,牙膏也不要共用為佳。
• 瓶罐不落地
洗髮液、護髮素、淋浴液等瓶瓶罐罐,直接堆在地上易生水漬,繼而長霉,建議放在架高的置物架上。
• 肥皂盒架高利於瀝乾
軟爛的肥皂易滋生細菌,一定要把肥皂架高,滴水瀝乾才行。建議把肥皂切成小塊分次使用,每塊大約一至二週左右用完,降低細菌滋生的可能性。
Tips:也可將肥皂放進網袋裡,使用後掛在通風處晾乾。
• 補充洗手乳前徹底清洗、晾乾
很多朋友會從大型超市買來大瓶裝的洗手液,再倒入漂亮的小瓶中使用,但記得補充洗手液時,要先將小瓶洗淨、擦乾,最好再用 75% 酒精涮一涮,晾乾後再倒入新的洗手液。
讓浴室整潔無霉的小秘方還不只這些,還有更多清潔浴室的秘訣要跟大家分享,請繼續鎖定加拿大中文電台網頁,獲得更多實用的知識!
-
2023-05-31 Brown rice milk 手腳常冰冷?推薦熱糙米漿
2023-05-30 Flight 坐飛機去廁所都有學問 前空姐教你五大飛機上使用廁所貼士
2023-05-29 Endocrine disorder 內分泌失調長痘痘 應多吃這 6 種食物
2023-05-26 News special 加拿大中文電台新聞部特別製作「莫此為甚 - 排華法百年反思」
2023-05-25 Doors Open Toronto 百多個景點大門免費為你而開
2023-05-24 鄭秀文伴加拿大中文電台同行 - 西乃山醫療中心直播籌款大行動
2023-05-23 KM5 全民造星 V 5 月 15 日新時代電視播出 來為北美出線者打氣!
2023-05-19 7 Facts about Victoria Day「維多利亞日」七大冷知識
2023-05-18 Happy Birthday 五月生日之星 生日快樂!
2023-05-17 Music 聯合首播 - 張哲瀚《moonlight 月夜的名》
2023-05-16 2023 亞裔文化月 (Asian Heritage Month)
2023-05-15 「西乃山醫療中心直播籌款大行動」網上捐款已經開始
2023-05-14 Music 全球首播 - 梁靜茹《麋鹿》
2023-05-12 Mother’s Day 母親節由來背後的動人故事
2023-05-11 WhatsApp 正式支援跨手機共用帳戶 最多可以同時連結 5 部裝置
-
2023-05-10 Arthritis 走路卡卡骨關節炎痛!研究:酪梨是「護膝糧食」
2023-05-09 Vegetables 這些大家認為是蔬菜 原來是全榖雜糧類 熱量可逼近一碗白飯!
2023-05-08 AI 能於「1 分鐘」內破解密碼 想自保 密碼越複雜越長越好
2023-05-05 母親節特別呈獻「親親好媽媽」特備節目
2023-05-04 Mosquitoes 家裡這 8 個地方最易養蚊子 哪些防蚊招數最有效?
2023-05-03 Milk tea 奶精奶茶是「三高」和心臟病元兇!奶精 奶粉 鮮奶 哪個比較健康?
2023-05-02 Noise 致辦公室裡總是最吵的同事:50 分貝是最健康的噪音水平
2023-05-01 第16屆中文歌曲創作大賽 SQ16 現已開始接受報名
2023-04-28 Phone battery 手機快速充電!簡單一招即可節省 44 分鐘
2023-04-27 Fart 一天放屁多少次才算正常?屁味特殊可能是身體發出警號
2023-04-26 Air fryer 全家不吸煙同患肺癌 疑與氣炸鍋有關?
2023-04-25 Netflix 打擊共享帳戶 引發用戶取消訂閱浪潮 25 年 DVD 出租業務於今年 9 月結束
2023-04-24 Clams 蛤蜊為何煮熟會打開殼? 煮熟後仍關著外殼的蛤蜊並不一定是壞掉
2023-04-21 Facts About Earth Day 世界地球日 五個小知識
2023-04-20 Sakura Hanami 多倫多櫻花盛開賞櫻時